2017年1月2日,首场国际马拉松赛事在厦门进行了开年第一跑,唯捷城配参与了此次厦门马拉松(以下简称厦马)的物流服务,记者近日采访了唯捷城配总部项目经理郑云龙,通过他的讲述,我们一同来了解赛事物流究竟为何物。
马拉松赛场搭建现场
◆ ◆ ◆
当赛事结缘物流
大到奥运会、世界杯等全球性赛事,小到一场篮球明星表演赛,体育赛事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赛事的商业模式在今天已经非常成功,一方面,赛事给我们带来了情绪释放和观感享受,另一方面,赛事后勤的保障团队也愈发重要,不同类型的赛事要求企业的承办资质也有很大的差异。
具体到马拉松,其赛前筹备、赛中值守、赛后回收工作的标准化,成为赛事顺畅完整的保障,在过去两年时间里,唯捷曾参与服务过多届马拉松赛事物流工作,如,宝安马拉松、深圳马拉松、南昌马拉松等等,有的城市,比如厦门、长沙、广州的马拉松活动,已经不是第一次合作与服务了。
一套为赛事量身打造的个性化服务保障体系是确保赛事顺畅完整的必要条件。通过不同赛事的承办经验,加上灵活调整的物流配送策略才能逐步实现服务质量的升华,才能使专业项目的经验积累和沉淀行之有效的转化与应用。有了这些保障,赛事结缘物流,才可谓门当户对。
下面跟随郑云龙的讲述,让我们一起了解赛事是如何结缘物流的。
◆ ◆ ◆
马拉松赛事物流缘何青睐唯捷城配
首先,马拉松赛事会涉及一部分物资投放和赛事场景的搭建,这一部分就需要城市短半径的即时配送。因为早期的马拉松赛事基本都是组委会配合政府相关部门自己做,一少部分是找当地的物流公司来做,这样做有几个短板无法避免。
短板一:时间成本和沟通成本很大,运作效率低
本地公司虽然在本土拥有优良的配送能力,但是没办法形成网络性的服务。比如说在上海,公司的运营配送能力很强,但是赛事在深圳或者长沙举办的时候就没法覆盖,区域性的限制比较大。等于说组委会去一个城市去举办马拉松赛事,就需要重新筛选一次,成本和效率大打折扣。
短板二:“背靠背”的合作模式,难以保证赛事流畅度
我们常在足球、篮球赛事中听到“背靠背”这个词语,描述的是两个互相不熟悉且没有交手记录的队伍之间的对抗。那么在马拉松赛事中,说的便是组委会和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经验问题。
比如,组委会到当地去找供应商,耽于毫无合作基础,互相之间没办法判断各自的操作要求和运作质量。因为赛事物资投放一般只有24小时,且投放场景基本是马路两边,第二天就开始跑,要求物流企业要有很强响应和危机处理能力,强调的是流程和危机管控。“背靠背”的模式,风险把控力小。
本次的厦马、以及不久前的广马、深马、宝马,均属于国际性赛事,相应的赛事标准和专业程度要高于一般性的比赛项目,赛事组委会也会根据赛事的规格来考核筛选物流企业。
首先,赛事的选址城市和唯捷战略格局互相覆盖。上海是唯捷城配的总部,在广州、长沙等20多座城市拥有分公司,形成了以上海、广州、长沙、成都等为中心的多区域辐射格局,分公司由直营、合资与加盟的成员企业负责,操作标准、流程标准均严格执行总部的标准化要求,标准化统一、品牌与服务的辨识度高,这样对接起来比较便捷。
其次,承办经验丰富,业务对接更顺畅。唯捷曾在2015年承办了长沙和广州等站的马拉松赛事,算是浅尝辄止。虽说当时是初次涉水,但专业的服务能力给组委会留了下深刻印象。路跑这种赛事也是属于道路运动的一种形式,乍看跟物流接触不多,但是调研下来,赛事的物资投放其实跟城配的契合度蛮高的。
基于这两方面,赛事的市场需要和唯捷本身的商业模式、技术要求是很合拍的,所以2016年唯捷承办了很多场的马拉松赛事。
物流与赛事联姻就像嫁娶之事,除了门当户对,眼缘也很重要,中标赛事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但运气本身也是建立在是实力之上的体现。虽然赛事配送的难度高,但唯捷也从赛事经验中提升了运作质量。那么赛事物流的利润点又有哪些,又是如何在赛事中实现的?
赛事物资
◆ ◆ ◆
赛事物流的效益如何?是怎么实现的?
参与者的角度来说,我们可能只看到赛事的整个过程,顶多半天的时间,但实际上根据赛事规模的不同,筹备期一般会有3—6个月,期间要跟当地政府和赛事组委会提交方案,包括招投标、中标、路线规划、广告投放、赞助商包括冠名商预售,也包括后勤设施的搭建、采购等工作。
◆ 经济效益
根据上面提到的赛事筹备环节,一般性的物流流程如下:
一.赞助物资的接收、储存、分拣、投放
二.投放之后,赛中人员的值守
三.赛事之后的物资、车辆回收
整个流程会涉及仓库、车辆、人员,抛开马路这个场景,就是一个仓配一体化的项目。那整个项目的承接会有一部分利润产生,就像我们的城市配送环节,会产生一定的成本,也就是承办商获取的利润。
◆ 广告效益
首先,赛事需要的物资上有企业logo标识;其次,马拉松本身是一件健康、环保、充满正能量的大众化体育赛事,对于企业形象的宣传和提升效果显著。据了解,企业标识需要征得组委会的同意,因为它属于赛事广告的赞助商权益,如果不是赞助商的话,不允许借势营销。
赛事服装、广告投放时效强
◆ ◆ ◆
赛事物流的流程环节
如果单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来说,赛事物流跟传统物流投放是没有区别的,但具体到赛事的特殊性,赛事物流有明显区别于传统物流最大的地方,就是配送时间大大缩短。
虽然筹备时间有3—6个月,但实际的投放时间只有24小时,赛前的筹备工作成为重中之重。根据服务马拉松赛事物流的经验,我们可以大致看一下唯捷的做法:
◆ 赛前筹备方案
第一步,跟组委会提交筹备、值守、回收和应急方案,附带详细的计划说明书;
第二步,协调政府和交警、车辆和员工通行证办理、人员的培训等,针对员工制定标准化的岗位职责明细;
第三步,制定一个详细的的项目推进计划,具体来说就是哪些人在什么地点做什么事情。
马拉松全程是42.195公里,除了起终点和半程中点外,还有十多个补给点、饮水站和医疗点。所以方案要建立在这些基础之上。
赛事物流筹备方案实施过程
◆ 赛中值守方案
马拉松一般开赛前两个小时道路就要封锁,也就是凌晨四五点钟,投放的物资在赛道两边,需要有值守人员,到开赛前的这段时间,值守人员和物资的安全是最大的问题。巡查和轮岗会有效保障值守的安全性。
◆ 赛后回收方案
因为根据马拉松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在最后一名运动员到达终点后,拉载运动员的车辆要在其后半个小时之后解封,因为不能长时间的占用市内交通。所以回收时间严格意义上来讲只有三十分钟,物资回收时间是很紧张的,这一点必须跟交通和相关部门事先进行沟通。
从项目管理角度来说,很重要的一个原则是预防为主,补救为辅。出现紧急情况再去补救,时间和人力成本会超出很多,而且效果还不见得好。马拉松参赛资格的大众化,涉及人数众多,所以物资的标准、统一很重要。
◆ 物资差异应急预案
四步复核保障物资充沛:
物资在分拣时会复核一次;
出库时候,仓管人员对于物资进行一次复核;
装载物资时,司机有一个复核;
物资到达投放点的复核。
尽管如此,现场的突发情况仍然可能导致物资出现差异和短缺。
补救方案:特殊车辆补充物资。常备4.2米应急车辆,更大的车辆装卸难度大,再小的装载力不够。车辆在外场待命,一旦发生意外,马上补充物资,物资保障原则是只能多不能少。
马拉松赛物资补给车辆
“做起来才能理解,这是一个事无巨细的项目”郑云龙表示,调研、制定项目方案、执行、然后项目总结,哪儿做得好哪儿做的不好,及时的总结可以为下一次项目积累更多的经验。
最后,记者给大家普及一些关于马拉松赛事的一些细节要求和趣事,方便大家全方位了解马拉松赛事的台前幕后。
补给站点设置:根据人体消耗能量规律,每五公里有一个补给站,更高规格的会有2.5公里间隔一个补给站。
补给站点都有啥:降温海绵、普通饮用水、功能性饮料、士力架、Banana(运动神器)、急救设备等。
补给点的重要性:恰当、及时的补给还可能作用于比赛成绩的提高。有研究显示,在室内跑步机上的测试中,中途摄入补给的选手比不采用补给的选手的成绩要好一些。
马拉松赛场趣事:以最近参与服务过的厦马为例,因为参赛人数众多,运动的衣服、鞋子尺码、颜色各不相同,接受此次采访的项目经理郑云龙曾在仓库蹲了七天,给参赛的选手分拣衣帽鞋袜,画面请各位自行脑补。
需要注意事项:人在长时间有氧运动中,身体里的电解质会随着汗液的排放流失,如果不能及时补充,严重可能致人昏迷或死亡,大家平时跑步锻炼也需注意哦。
体育进入到我们的生活,赛事也有物流的身影,越来越多的马拉松赛事花落中国,标准化、专业化的保障工作越来越受到赛事组委会的青睐。精彩顺畅的体育赛事离不开运动员的努力拼搏,当然,无物流不赛事的标准也从侧面给物流从业者更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